告別台灣查經講台專訪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19252

告別台灣查經講台專訪

【記者李育倫台北專訪】日前才在台北舉行告別台灣查經講台禮拜的唐崇榮牧師,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其實他來台灣不只18年,是49年,對台灣付出的愛已經讓他了無遺憾。唐牧師這一路看到台灣在外在國際情勢的壓力以及內部社會的轉變下,還能挨過這四、五十年,十分不容易。世界上只有一個島嶼能在共產國家旁存活那麼久—就是台灣,這是個神蹟,是上帝的大恩典!

成功神學的隱憂

唐牧師表示,台灣的教會在這幾十年也是經歷神的保守,不過對於台灣教會的擔憂是對純正信仰與福音慢慢在丟棄、偏移,是個隱憂!因為若教會不傳真道,教會其實沒有存在的價值。他提到,上帝把聖言託給猶太人,猶太人沒有抓到聖言中心點卻只拘泥於割禮及律法,所以沒辦法領受到耶穌所帶來永恆的救贖;同樣地,教會若是只拘泥外在的成功,迎合主流價值,只注重會友數量的增加,卻把福音的本質丟掉,那是出賣長子的名分,令人堪憂!

對於教會的領袖,唐牧師表示,做領袖的都盼望教會興旺,從動機來看是好的;但也提醒教會:興旺若只是追求人數、追求外表,當心隱藏了不誠實在當中。而做領袖若不按真理教導,只是盼望自己事奉有果效,而且是可看見的果效,那只是滿足自己工作的成就感及滿足感,那領袖就是向世界妥協。這種注意到「量的增加」卻不在意「質的退化」,是「出賣自己」,也是「出賣教會」,並且已經漸漸形成普世現象。他表示,若教會是處在受逼迫的地區,講成功神學恐怕沒人要聽,所以成功神學只能在某些地區通行。「成功神學不是普世真理,也就不是永恆真理」,唐牧師呼籲教會領袖要醒悟過來,因為暫時的成功不能存到永恆,等到耶穌再來時會化為烏有。

對於某些教會面臨財務上的困境,唐牧師表示:「寧可貧窮卻要持守真道,好過得到量的增加卻是撒旦的欺騙。」耶穌說房子建造在磐石上,風吹雨打都不沉淪;建造在沙土上,風吹雨打就消失。但教會無論如何也會盼望信徒增加,兩難中需要大大懇求、禁食禱告。他說:「教會第一要保持本質,之後再盼望份量。」他引用約翰福音十五章1節「我是真葡萄樹」及8節「你們結果子」提醒,質沒有保守,量的增加是沒有意義的。傳道人應更多「省察自己,攻克己身,叫身服我」,這是傳道人應當付的代價。當傳道人若只注意外表的成就及自己的享受時,就無法真正背十字架來服事主。

唐牧師表示,教會若不知甚麼是教會,不知神的心意是甚麼,更不知道神嚴謹的原則,就不是教會,不過是用基督教名稱而自我陶醉的社會,這很可憐。現在社會講求快速的文化已經進入教會,甚麼都講求快快成功─試想,結婚一個月就生孩子會生出甚麼樣的孩子,可能只有老鼠一樣大;一定要過十個月醞釀才可以生出一個健康的寶寶,同樣,生命的養成也是如此。鼓勵教會應脫離快速文化的欺騙而回頭跟隨主,「我們應經歷一段真正的順服、受苦,然後等待真正復興的時代來到。」

曾被列為三大暗殺人物

唐牧師是沒有人指派而自己到印尼的宣教士,印尼是全世界最多穆斯林的國家,雖然印尼的法律明文規定五大宗教可以自由傳道;但在穆斯林及印度教為主的地區,對基督徒一定是歧視及逼迫。唐牧師曾經名列其他宗教三大被暗殺的人之一,2016年在印尼萬隆,曾有幾百個人圍在唐牧師佈道會現場,逼迫他不能開佈道會,主辦單位因為害怕而取消第二堂聚會;但警政署長知道後認為這不應該,認為信仰自由應該被保障,於是另外開放兩天給唐牧師開佈道會,警方並派出五百多人維持治安,因此第二場來了四千多人,那天所收到的奉獻,唐牧師全數奉獻給穆斯林生活困苦的地區。

唐牧師表示,在這樣的困難下要有智慧、有愛心、有神給的權柄、不肯妥協的精神跟勇氣講道,有困難而低頭就不是神的僕人。感謝神一直保守他的安全,不只保守他的安全,還給了他一個合法的電視台,可以24小時播放講道,甚至很多穆斯林很喜歡唐牧師所講的道。他也提到,印尼有史以來第一位華裔基督徒省長鍾萬學,因為唸了唐牧師的25套如何治理天下的講義,受了很大的影響,願意用神的法則來治理國家,歷經穆斯林的抗爭及政治逼迫都不退縮,願意揹起十字架。唐牧師說,印尼是很特殊的地方,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穆斯林;但從穆斯林回轉成基督徒的,也在世界名列前茅。

「宣教的動機是領人信主,使人認識真理,會面對很高的難度,需要很深的智慧及很大的勇氣。」唐牧師認為,比較可惜的是過去教會給世人的印象是軟弱的、不得體的、貧窮的;但上帝揀選摩西跟大衛是俊美的─神是看內心,但人是看外貌,而教會是神與人中間的橋梁,同時向神也要面對人,則必須內心外貌兩者兼備,求主興起有學問、有才幹、有外貌的僕人為主傳道。唐牧師舉但以理為例,他是有學問也是有才貌的人,所以要對社會宣教,不能只重內在,外在也是必須要注重的。

他也提到,在媒體宣教重視速度趨勢流行以及生命需要時間醞釀這兩難中,需要用極大的智慧處裡信息問題,信息一定要報導現今的事情,例如中共領導人習主席最近說了甚麼?北韓的情勢如何?但健康的媒體也會去探討孔子那些理論是對的?蘇格拉底有甚麼思想等等比較長遠的思想,所以他提醒在不違背真理的狀況下,盡量符合快速的特性。「但主禱文不可能兩句話結束!」唐牧師講主禱文講了一年,結果有人就問牧師說講整本聖經要講多久,牧師回答說不太久,大概八十年,人們就懂了!因生命成長不可能快速,千年大業不能操之過急。

教會復興的五個層次

基督徒一信耶穌,就把跟耶穌的關係侷限在得救而已,自稱是甚麼派別好像是正統,但無形中排斥上帝多方的恩典,也就是把文化使命給丟棄了。唐牧師提到,教會應有兩個使命:一是福音使命,二是文化使命。福音使命是教導聖經關於救贖及永恆,文化使命是基督徒活在世上用上帝賜給的智慧來啟發人心、改變社會。多數華人教會侷限在福音使命,其他甚麼都不管,談福音談的頭頭是道,做生意卻比外邦人更詭詐,是因為沒有把上帝的性格,如誠實、仁愛、聖潔運用在生活上,認為那都是世俗的不重要,所以很可惜錯過對社會的影響力。唐牧師盼望,在各領域上都讓神居首位,所以他對教會的復興提出五個層次:

一、 教義性的復興。對神的道是系統的、一致的、全備的、有機的、相互關係的了解,必須把神論、基督論、聖靈論、文化論、歷史觀…等等做整合性的理解,不是單靠一個面向就能統括,必須是整個教義的復興。

二、知識的復興。我深知我所信的,我對我信的知多少,知多廣,知多深,知是對信仰的襯托。唐牧師擔心現今的教會只停留在信仰的表層;但對深入的信仰知識卻不追求。

三、 倫理的復興。基督信仰所活出來的行為及倫理道德,對社會的影響所產生的復興。

四、 服事的復興。每個基督徒參與聖工,每個基督徒結果子,每個基督徒服事上帝,敬神愛人。

五、 文化的復興。基督教的精神進到音樂、藝術、教育、哲學、財經,整個文化面都讓基督居首位。基督徒的醫生跟非基督徒的醫生的差別,就是基督徒在行醫時,就告訴病人身體是上帝創造的,身體是聖靈的殿,用神的道去醫人,是不一樣的。

這五個層面的復興才是教會的復興;但目前教會著重在人數的增加、奉獻的增加。這不是真正的復興,所以神的復興是全面的復興。

三樣死前要做的事

專訪最後,唐牧師特別強調有三件事情是在他回天家前必須要做的:第一是「對兒童佈道」,第二是「群眾佈道」,第三是「打破知識分子不信的疑惑」。這幾件事不容易,但唐牧師表示,這幾年要用佈道團籌備世界四十個城市的巡迴,希望把這三件事情做好。他說,自己年歲已大,要運用有限的時間趕快做,並鼓勵後進趕快跟上,做神的事工。

唐牧師對論壇報的勉勵

唐牧師首先恭賀論壇報選擇一條困難又有價值的事奉路線,辦一份報紙可以致人於死地的繁忙跟痛苦,但報紙卻讓講道更有果效,講道一個鐘頭後走了,但報紙卻能長久留下來一看再看。

唐牧師勉勵論壇報要如履薄冰,因為文字的能力可以救人也可以殺人,希特勒寫的我的奮鬥不到一百頁,卻殺人無數,因此對文字的事奉要特別警醒。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https://www.ct.org.tw/1319252

台灣蒙神保守是個神蹟 唐崇榮 告別台灣查經講台專訪 信仰首要在質的持守 再求量的增加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